近日,有一则消息冲上了微博热搜
杭州的方先生两年前体检查出2公分的肠息肉
不过他一直没有在意
一直拖到了两年后总想上厕所
才去医院检查
结果发现竟然演变成肠癌
万幸的是道内取出的进展期腺
依然还是癌前病变,目前并无大碍
因此,上海嘉华医院消化内科特别提醒
一定要,尤其是40岁以上的定期注意筛查
实际上,像方先生这样的情况,在临床十分常见,几乎上每天都有发现。这个早癌,其实在一年前还是一个很乖的息肉,如果当初就做一次肠镜切掉它,就没有癌变的机会了。
图片
什么是肠息肉
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,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。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,男性多见。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,小肠息肉较少。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。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;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,有恶变倾向。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(包括病理)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。
肠息肉有什么危害
大部分肠道小息肉可无症状,部分肠息肉可引起消化道出血、梗阻等并发症,部分息肉具有恶变倾向,可形成肿瘤。息肉组织学可分为4类:腺瘤性息肉、错构瘤性息肉、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。炎症息肉与肠道炎症反应有关,生长十分缓慢,基本上不会癌变。而腺瘤性息肉最易发生癌变。据研究,腺瘤性息肉癌变率约为5%-40%,息肉越大,癌变的机会也越大!可以这么说,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癌的前身。
1、管状腺瘤的癌变率<5%;
2、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23%;
3、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达30%-70%;
4、家族性息肉病更为邪恶,40岁前的癌变率几乎100%。
肠息肉的检查与治疗?
对于有1-2个腺瘤性息肉(直径以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,就需要建议在息肉切除术后2-3年进行初次复查;对于有3-10个,直径≥1cm,有绒毛结构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,就需要在息肉切除术后3-6个月进行复查;而针对于单个非腺瘤性息肉摘除后,就需要每年进行复查一次性肠镜,建议2-3年检查不复发,之后再改为每3年进行复查一次。而多发的非腺瘤性息肉,就得需要每年进行一次肠镜。而对于普通人而言,通过肠镜筛查肠镜还是有必要,早发现结肠癌,其死亡风险能够大大降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