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海嘉华医院妇科门诊工作当中,经常遇到不孕不育或月经不调的病人。她们曾在多家医院就诊,也使用了许多偏方,但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。她们有的表现为月经不调或老是怀不上宝宝,有的表现身上体毛过多,痤疮,甚至有的乳房上还见到1~2根长长的毛发,终于有一天,被医生告知,她的不孕和月经不调是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(简称PCOS)引起的。那么,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呢?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?怎么治疗?能不能治好?下面,上海嘉华医院妇科丁霞主任带您了解一下。
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?
PCOS是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、生育能力及远期健康,临床表现呈现高度异质性(多样性)。根据《2018年多囊卵巢综合症中国诊疗指南》的诊断标准:必须条件是不规则的月经(稀发、闭经、不规则出血),加上符合下面其中之一者:(1)伴有雄激素增高的体征如痤疮,多毛(主要指体毛增多如上唇、下腹部、大腿内侧、乳晕及肚脐周围),或血生化检查雄激素增高;(2)超声显示一侧或双侧卵巢内可见直径2-9mm的卵泡数≥12个,和(或)卵巢体积≥10ml(卵巢体积按0.5×长径×横径×前后径计算)。当然还必须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高雄激素的疾病(如库欣综合征、不典型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、卵巢或肾上腺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)和引起排卵异常的疾病(如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、甲状腺疾病、高泌乳素血症和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)才能确诊PCOS。
多囊怎么检查
第一个就是:彩超检查。其实,更好的是内(阴)超检查。因为更加清晰地可以看出两侧的卵巢是否呈现多囊的状态。因为多囊卵巢用大白话来说,就是卵泡长不大或者是不排卵,在卵巢上集聚在一起,使得卵巢越来越大,彩超检查的时候,卵巢有超过十个以上的小卵泡就可以确证为多囊。
第二个:体表检查。这个检查的说白了就是看看,身上的汗毛壮不壮,因为多囊卵巢会有雄激素比较高的症状。
第三个:激素检查。在月经期间的第三到五天做抽血检查,检查激素七项。看看是不是哪项的水平没有在正常范围内。
第四个:胰岛素的释放。这个基本上对于肥胖型的要求的更加严格,因为要检查是不是有糖尿病的征兆。
第五个:血糖,血脂的检查。对于肥胖的姐妹来说,这个一定是要检查的。因为如果过于肥胖,就会影响身体的其他激素,而且,可能会比瘦多囊要吃药的时间长,如果长期吃药治疗多囊的姐妹,也一定要定期查查肝功。
多囊危害
1、生殖方面:
(1)不规律的月经周期:无排卵,稀发排卵;
(2)高雄激素体征:多毛、痤疮;
(3)生育方面:要么老怀不上宝宝,要么怀上宝宝了早孕期容易出现生化妊娠、胚胎停育、自然流产,甚至复发性流产,中晚孕期容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,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妊娠并发症而导致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。
2、代谢方面:
(1)高血脂、高血压、高血糖,胰岛素抵抗;
(2)冠心病、心梗、脑梗等心血管风险增高。
3、心理方面:
因体型肥胖和多年不孕而产生焦虑,抑郁,自卑,自信心下降,不愿参加社交活动等
4、其他相关危害:
因为不排卵导致雌激素持续升高,没有孕激素的保护,子宫内膜发生异常病变如增生、癌变的概率增加。
多囊的治疗
1、生活方式干预:是PCOS患者首选的基础治疗,尤其是对合并超重或肥胖的PCOS患者。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应在药物治疗之前和(或)伴随药物治疗时进行。
(1)饮食控制:饮食控制包括坚持低热量饮食、调整主要的营养成分、替代饮食等。选用低糖、高纤维饮食,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、戒烟、少酒。
(2)运动:运动可有效减轻体质量和预防体质量增加。坚持有氧运动和阻抗运动(30 分钟/天,每周至少5 次)及减少久坐的行为,是减重最有效的方法。
2、调整月经周期:月经不规则或无排卵者建议周期性使用孕激素(如地屈孕酮或天然孕激素)以及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(如优思明或者达英35)等方案。但一定请注意注意注意:长期口服短效避孕药有发生血栓和损伤肝肾功能的风险,尤其超重肥胖患者以及生活方式不良的患者更容易发生。
3、高雄激素的治疗:短效复方口服避孕作为青春期和育龄期PCOS 患者高雄激素血症及多毛、痤疮的首选治疗方案。治疗痤疮,一般用药3~6个月可见效;如为治疗体毛过多,服药至少需要6个月才显效。
4、代谢调整:适用于有代谢异常的PCOS患者。调整生活方式、减少体脂的治疗是肥胖PCOS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案。我院的内分泌疾病中心可以给大家提供规范地系统治疗。
5、促进生育:如果经过以上治疗后仍然不能怀孕,不用担心,我院生殖医学中心会给您专业的促排助孕治疗。
6、心理疏导:PCOS患者如果出现情绪及心理异常情况者需要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及干预。我们妇产中心范尧副教授每周二上午有公益免费的音乐减压门诊。是不是很惊喜很温暖呀!请关注 “重医三院妇儿中心”,里面有短信和微信的预约方式哦。
7、中医治疗:中医是我们的国粹,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。但是要注意,不能仅仅依赖中医药治疗,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可达到最佳效果。
8、远期并发症的预防与随访管理